- 首页
- WilliamHill概况
- 师资队伍
- 学术研究
- 党团工作
- 人才培养
-
学生工作
辅导员工作室 创新实践训练营 青春团学 资助育人 阳光心理 研究生苑 -
对外交流
国际交流动态 -
招生就业
招生信息 职业领航 - 校友工作


发布时间:2019-11-11
浏览次数:655
“如果没有交互环节,新闻是不完整的。”
11月6日下午,阿基米德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王海滨先生作客我校版艺学院沪江传媒创新“三名”(名人、名师、名家)校园行系列讲座,以“新闻传播理念的现实实践”为题,发表演讲。王海滨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,见解独到、案例鲜活,引来会场阵阵掌声。版艺学院院长蔡锦达教授出席讲座,并向王海滨颁发行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证书。
颁发证书
信息审核标准的变化
讲座伊始,王海滨结合自己近30年的从业经历,从业界角度出发,指出交互环节给新闻传播过程带来的巨大改变。信源、介质、受众都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,这种变化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王海滨指出,过去新闻审核工作主要以“5W”为框架入手,对新闻要素逐一核实比对,以保证信源准确。而如今,新闻审核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舆情的预判:“这条信息的发出,会产生怎样的后果?”
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,受众对信息的评论、转发可能导致舆情的产生。王海滨还以过往上海实际情况以及出台的诸多政策为例,通俗易懂地进行说理,以百姓对政策的享受和反馈,类比了新闻领域受众对信源的反作用。
新闻重定义:无交互,
新闻
“新闻是信源、介质、受众的三方交互。”王海滨提出,网络时代的新闻已经不仅仅是对信息的报道,而是三者交互的产物。
王海滨认为,每一个信源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媒体属性。他以“事件发生时人们关注杜蕾斯会出怎样的文案”为例,阐述了网络时代信源话语地位的提高,并在某些新闻事件中发挥媒体的作用。
针对传媒业变革,他还指出,“消失的只是介质”,公众对内容的诉求并没有消失,只是将目光转移到了手机上,并进一步预测未来手机将会“器官化”。王海滨还以当今互联网巨头的用户画像为例,指出三方交互能够完成服务行为。
除此之外,王海滨还分析了交互对公众以及新闻行业产生的影响。将重点集中于为受众领域带来的“以受众为核心”的变化,并深入分析了这种变化带来的信息茧房的问题。
垂直化社会如何“破圈” ?
“我们已经进入了极度垂直化的社会。”王海滨先生就“在场有多少人与你关注相同的公众号”这一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,由此进一步阐述信息茧房带来的人群分化现象。每个人所关注的内容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圈,媒体转型过程中该如何“破圈”以获得高关注度,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。他还结合案例,指出传统媒体议程设置过程中“寻找受众痛点”的重要意义。
在此基础上,王海滨提出了媒体转型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。首先是分享,将覆盖性传播变为裂变性传播。其次是安全,即如何对裂变加以管控。他还向同学们提出“如何判断传统媒体转型是否成功?”的问题,并从生产效率和传播效率两个角度为同学们提供思路,同学们深受启发。
在互动环节,同学们就物联网、“破圈”尺度、短视频等问题踊跃提问,王海滨先生一一进行回应,风趣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令在场观众为之折服。
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使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,受益匪浅。新闻与传播研一学生林阳说:“这次讲座让我对新闻行业有了书本之外的认识,王海滨先生提到的对新闻的定义、破圈等问题都使我深受启发。”
正如王海滨先生对新闻行业近30年的不断探索和洞察,新闻传播学子也应保持实践创新的精神,脚踏实地,持之以恒。
供稿:版艺学院
文字/郭秋琦 摄影/沈喻